近日,市老年大學“一老一小”暑期班的走紅,與其說是破解了帶娃勞心費神與養(yǎng)老生活單調(diào)的現(xiàn)實困境,不如說它意外搭建起祖孫兩代人溝通的橋梁。有趣的互動讓兩代人在共處中相互滋養(yǎng),讓年齡懸殊的兩代人在互動中建立全新的情感聯(lián)結。 老年人的歲月智慧與孩童的天真爛漫,本就是兩種珍貴的財富。課堂上,當爺爺握著孫女的手臨摹書法,當萌娃跟著爺爺奶奶吟誦經(jīng)典詩詞,這便不再是簡單的看管,而是鮮活的文化傳承;當孩子們糾正老人們的英語發(fā)音,這也不是單純的陪伴,而是給晚年生活注入的青春活力。市老年大學這一舉措讓兩代人的共學取代了獨守,在互動中消弭了隔閡。老年人在被需要中重拾價值感,孩子們在長輩的溫情里獲得安全感,兩種生命狀態(tài)在同一空間碰撞出奇妙的火花。 筆者認為,市老年大學這種探索非常有深意,遠不止于解決短期的托管或學習需求。它提醒我們,社會服務的創(chuàng)新,除了精準回應現(xiàn)實痛點,更可著眼于人的情感需求。在快節(jié)奏的生活里,“一老一小”暑期班為存在代際差異的兩代人創(chuàng)造了一個慢慢相處、互相成長的契機。當兩代人在課堂上相視而笑,那笑容里藏著的,正是一種本真的溫度,也是社會和諧的生動注腳。(顧超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