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级成人毛片,日本福利在线观看,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,国产欧美日韩免费,天天久久综合网,亚洲一区蜜桃,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

首頁 頭條新聞 熱點專題 綜合要聞 日報 晚報 評論 文苑 交通 攝影 看鄉(xiāng)村 專版 市場
陽泉新聞網(wǎng) >> 品評
不識字的讀書人
□郭彥清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8-14 06:35
來源:陽泉晚報

  母親越發(fā)老了,身體也大不如前,沒有助行器,她寸步難行。

  每個周末,我總會抽一天回娘家陪她。上次回去,她攥著我的手,竟說起了后事?!澳隁q大了,我該走了?!?她語氣輕得像飄在風(fēng)里的棉絮,指尖卻把我的手捏得很緊,“我那沒穿過的衣裳在立柜的最下面,冬衣在扣箱,夏衣在平柜,還有幾雙新鞋……”

  她一樁樁數(shù)著,哪些要燒給她帶走,哪些該趁她還在,送給用得上的人,比如孩子們買給她,她總舍不得穿的新衣裳。

  “最重要的,你千萬要記得,我走了后,你得把那本書,還有老花鏡、放大鏡,都給我?guī)?。”母親說這些話的時候是笑著的,而我早已淚流滿面。

  母親88歲高齡了,從去年起,雙腿開始疼得不能走路。送去醫(yī)院,大夫說年紀大了不能做手術(shù)了,回家養(yǎng)吧,疼的時候喝止疼藥。于是三個哥哥和我就一起商量,一家一個月輪著侍候母親。

  母親躺在炕上,讓我?guī)退帐靶欣?,除了換洗衣服,她就指著炕角的一個紅布包讓我打包在袋子里。我知道紅布包里包著一個裝過芝麻糊的塑料袋,而塑料袋里有她最喜歡的一本書和放大鏡。那是一本厚厚的講述佛法的書,母親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,看過無數(shù)遍,并能背誦其中一些段落。

  大哥說:“你身體都這樣了,還能看書?”母親說:“過幾天我就好了,我能坐,就能看書?!庇谑?,這本書跟隨著母親,走到誰家?guī)У秸l家。

  兄妹們幾家輪下來,母親做了評論,她認為就數(shù)我家的光線好,她可以長時間地閱讀;而且我最有耐心,在她又忘記哪個字時,我會不厭其煩地給她講。

  時常,她給我們背誦書中的句子,還利用那些句子教育我們。

  “你們兄妹,大的已經(jīng)七十歲了,最小的也五十多歲了,可是有些事情你們還是沒有活明白,書中講著,別造口業(yè),名利心不能重,人不能貪……”

  每當(dāng)我們強調(diào),工作太忙,活得太累的時候,母親又說:“快看書吧,人要有信仰,更要學(xué)會知足。我當(dāng)了一輩子農(nóng)民,沒有掙過一分錢,那我不是也過得好好的?你們就是不知足!”

  我在屋子里玩手機,被母親斥責(zé):“放著一柜子書不讀,一回來就是看手機,你們呀,一個個的,都被手機帶壞了?,F(xiàn)在這么好的條件,咋不看書呢?我年輕時要是有這條件……”她開始數(shù)落起來。

  母親遞過來的書常被我們拒絕,我們?nèi)釉谝贿?,我們推回去,我們把吃飯的碗墊在上面。母親就生氣了,她說:“書是金貴物,要好好供著!”

  我們兄妹不看書的理由是:忙得顧不上。母親卻說,不看書,你們是瞎忙。

  “不看書,你們是瞎忙?!睆臎]上過一天學(xué)的母親這樣說。

  在我無助、彷徨的時候,也常在想母親這句話。這么多年,我買書無數(shù),書柜放不下,放在床下;床下放不下,放在地下室??烧姹炔簧夏赣H這般認真讀書、愛書,又把書中的道理活成日子。

  后來,母親堅持要回老院子,她說落葉總要歸根,院子才是她真正的家;她還說,回到院子里,她的身體興許就好了呢。院子里有她養(yǎng)的花,有她的小菜地,有她的水窖,院子里看書,光線更好……

  看著情緒低落的母親,我們兄妹只好又商量,我們出錢讓當(dāng)時失業(yè)的小哥隨母親回院子照顧她。

  回了院子的母親變得開心起來,說老花鏡度數(shù)不高了,讓我們給換一個;又叮囑大哥再給她買個備用的放大鏡……

  其實,從母親生病,兄妹們輪著照顧的時候,我就感到害怕,害怕某一天母親會突然離開我們。從那個時候起,我就開始寫“母親日記”,開始給母親拍她看書的樣子、寫字的樣子;開始在那些失眠的夜晚,想母親微笑著給我交代后事,坦然地給我講死亡。我流著淚回憶,回憶母親從年輕到衰老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回憶母親讀書的樣子……

  記憶中的母親總默默倚坐在炕沿邊,手捧一本書,久久凝神不動,像一尊小小的雕塑。她那雙布滿老繭的手,有時會溫柔地輕撫過書頁,如同撫摸著一個熟睡嬰孩的臉頰;有時又微微顫抖著,艱難地描摹著字跡的輪廓。那時我還不解,一個從未踏進過學(xué)堂門檻的農(nóng)村女人,如何能這樣一頁頁“讀”完一本書?

  母親不止一次說過,是孩子們讓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,是書讓她在苦難的日子里有了尋找幸福的力量。她說,小時候窮,一天書也沒能念上,現(xiàn)在老了,有機會讀書了,還不抓緊救救自己?

  母親說,讀書是為了救自己。

  沒有上過學(xué)的母親會畫畫,會寫自己的名字,到后來還能讀厚厚的書,還能說一些連我們都感到驚奇的詞語。放大鏡是母親八十周歲的時候,大哥給她買的;與放大鏡一起的,還有一個隨身聽和筆記本電腦。母親說,筆記本電腦是學(xué)不會如何操作了,但是書還是可以長久地讀,最有用的是這個放大鏡。

  陽光從窗口涌進來,母親就端坐在那里,腿上擱著枕頭,枕頭上是書。那放大鏡如她的另一雙眼睛,在書頁上緩慢地移動著,時而停下,像在辨認路途上一個熟悉的舊物。陽光穿過鏡片,在紙面上投下一個小小晃動的光點,在時光里緩緩爬行,將每個字照得透亮。偶爾,我不經(jīng)意間掠過她干癟的手指,她的手指,因為常年勞作而粗糙、變形,關(guān)節(jié)處有些微微發(fā)紅,此刻卻指尖輕柔地拂過書頁,仿佛怕弄壞了她的寶貝,又像是觸摸到了久盼的歡喜。那些字眼帶著母親的靈魂,穿過了她一生的艱辛與荒蕪,縫補著她千瘡百孔的心。

  母親專注地盯著書上的文字,嘴里跟著念。光線在她額頭上投下細密的皺紋,又順著那幾縷倔強地翹起的銀發(fā),流淌下來。一字字,一行行,她用方言努力地讀著,讀到不理解的地方,要重復(fù)好幾遍。

  有時候,我湊近母親,跟著一字一句讀。母親便面容舒展了,嘴角緩緩浮現(xiàn)出淺淡而滿足的笑意。曾經(jīng)我以為母親的世界,永遠被限定在田地、灶臺和日復(fù)一日的操勞里,可就是在這樣看似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歲月里,書,卻成了她生命里一抹奇異而溫暖的光。父親生前不喜歡母親讀書,說母親是上山村沒有見識的大老粗,大字不識,能看出什么名堂。父親去世后,母親越發(fā)喜歡讀書了,她說,你爹無數(shù)次扔過我的書,如果不是我藏得快,他都要燒了,這以后讀書再也不用躲著你爹,不用看他的臉色了。

  母親總說自己“沒文化”,可正是這從未進過學(xué)堂的農(nóng)村女人,把一生卑微匍匐于土地里的日子,化作了一場對文字的朝拜。

  有時候我問:“媽,你一個字都不認識,怎么看懂書了呀?”她總會先愣一下,像是被我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打斷了什么重要的心事,然后,她會把書往我面前又湊近一點,眼神里漾開一種孩子氣的、帶著點羞澀又無比自豪的光芒,然后說:“我要是上過學(xué),肯定能當(dāng)工人;我要是生在你們這個年代,我肯定能當(dāng)大學(xué)生。唉!讀了書才懂天地。這世間有多少不懂天地的人呀……”母親說的天地,是她認為的道理。

  “哎,這字兒,還是有點小……”她舉著放大鏡,但嘴角,分明一直掛著滿足的、溫柔的笑意。

  如今,母親還堅持每天讀書,我也漸漸懂得了母親,懂得了她的堅持與信仰。我在母親身上明白了許多,原來世間讀書人,有的為金榜題名而讀,有的為功成名就而讀。而我的母親,她一生所求,不過是在漫漫歲月里以虔誠之心,去靠近那束遙遠而澄澈的光——縱然視力模糊、步履維艱,卻始終如初生赤子般,以整個生命對書籍致以最原始的敬意。

  母親讀書的虔誠,是我的榜樣,母親讀書的樣子,是我靈魂深處的一幀永恒底片。我想,母親并非只是翻動紙頁,而是以謙卑之心,在翻越命運的崇山峻嶺,書頁上放大的每一個字,都是她跋涉一生所抵達的星辰驛站。


(編輯:白洋 責(zé)任編輯:白潔)
主辦:陽泉日報社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許可證編號:14120190003
晉公網(wǎng)安備14030302000113 晉ICP備07004459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(晉)字第060號
地址:山西省陽泉市桃北中路87號 電話:0353-6658025 郵編:045000
陽泉市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
陽泉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建議使用分辨率1024*768
陽泉新聞網(wǎng)新浪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