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地從來先得春,桃紅柳綠競鮮新”“片云頭上一聲雷,欲到冠山風(fēng)引回”“不惜登臨屐齒勞,仇山逸興與云高”,您還記得古詩詞中所描繪的今日陽泉地域之春色、夏日、秋景嗎?轉(zhuǎn)眼之間已是寒冬時節(jié),忙忙碌碌中一年又近尾聲,在這個季節(jié),歷史上有多位名人來到了晉東的這方沃土,并留下了題詠詩詞,在本地任職的官員和文人雅士也不乏佳作,讓我們共同賞讀他們的作品,跟著詩人的腳步去領(lǐng)略冬季的山川勝景和風(fēng)土人情吧。
“峻嶺崇岡冒雪來,冠山遙在白云隈。松盤厚地蜿蜒出,花散諸天縹緲開。傍險欲尋歸隱洞,凌高還上讀書臺。平生仰止鄉(xiāng)賢意,莫遣遺蹤閟草萊。”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雪中訪左丞呂公書院舊址》,詩的作者是明代樂平(今昔陽縣)人喬宇,收錄于光緒版《平定州志》中,碑刻立于冠山崇古書院。喬宇(1463-1531年),明代正德、嘉靖年間先后任禮部、兵部、吏部尚書,致仕之后喜歡游歷山川名勝。詩人冒著紛飛的大雪,越過崇山峻嶺來探訪元代中書左丞、平定“古州六賢”之一呂思誠曾經(jīng)讀書的書院舊址。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,冠山如一座巨大的白玉屏風(fēng)直插云霄??每霉潘蓮纳綆X上虬曲而起,片片雪花由天空中飄散而降。沿著險仄的小路前行,希望能找到前賢“歸隱”的左丞石庵;向著高峻的山崗攀登,還要尋訪呂公苦讀的遺址。我平生對呂左丞的德行業(yè)績十分欽佩,故而不愿看到他的遺跡被荒草掩蔽。
“西來山驛停車日,回首并州又兩年。歲暮懷人逢雨雪,天寒行部問耕田。政成神爵元堪下,旱后螟蝗劇可憐。尹鐸昔曾勤保障,使君今比晉陽賢。”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答平定州齊守》,作者是陳廷敬,收錄于光緒版《平定州志》中。陳廷敬?(1638-1712年),清山西澤州人,官至文淵閣大學(xué)士兼吏部尚書。齊守,齊大岳,清陜西鄜州(今延安市富縣)人,康熙三年至十四年任平定州知州。據(jù)《平定州志》“食貨·祥異”記載,“康熙四年(1665年)旱,六月方雨。大饑,免本年稅糧”,這首詩或即寫于此年。今日乘車自西而來,留宿于平定州上城榆關(guān)門外的平潭驛站,回想起上次到太原府,時間又過去了兩年。時近歲末,又逢雨雪,不禁思念起遠(yuǎn)方的親人;天寒地凍,巡行州縣,例應(yīng)詢問那農(nóng)家的收成。德政被民,原本應(yīng)有瑞鳥降下;旱后蝗災(zāi),百姓生活確實(shí)可憐。春秋時尹鐸受趙簡子之命治理晉陽邑,勤政愛民,知州你和他一樣是有才干、有德行的人。詩中表達(dá)了對平定州地方官的嘉許和對民眾疾苦的關(guān)心。
“勞農(nóng)豈憚元英節(jié),寒景風(fēng)沙透體來。志有鵲山無覓處,目前惟見凍云回?!?/p>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過平定州》,作者是愛新覺羅·玄燁,即康熙皇帝,收錄在光緒版《平定州志》卷一之首??滴趸实墼群罅温方?jīng)陽泉境域,這首詩寫于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十月第五次過平定州時。此次西巡的目的是慰勉辛苦的農(nóng)民,又豈能顧慮這陣陣寒意隨著風(fēng)沙透過衣袍襲來。志書上記載驛道旁有神醫(yī)扁鵲的封地——鵲山,可是卻望不到在哪里,眼前只看到天空中嚴(yán)冬的陰云彌漫縈回。詩中表達(dá)了對黎民百姓的憐惜之情,也體現(xiàn)出對平定州山川名勝的關(guān)注。此次過平定州,康熙皇帝還作有一首五律《過固關(guān)》。
“疊起岡巒閶闔間,長空疋練擁孱顏。人煙寒逼霏霏樹,云氣陰沉曲曲山。半嶺冰花催客夢,一龕松火靜禪關(guān)。行人遍記南天路,此日清嚴(yán)又幾般?!?/p>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南天積雪》,作者是清代康熙五十九年舉人,平定人甄汝翼,收錄在光緒版《平定州志》中。州志“輿地·山川”記有“黑砂嶺,在州西五里。嶺脊有憑虛閣,一名南天門。半嶺有勝水寺,嶺畔勝水出焉?!蹦咸扉T位于連綿重疊的山巒之中,大雪過后,驛道仿佛是由天空垂落在峻嶺之間的一匹素絹。清寒的炊煙飄近了茂密的樹林,陰沉的云氣繚繞著起伏的群山。半嶺白雪出現(xiàn)于思?xì)w旅客的夢中,一龕松火燃燒在寂靜寺院的禪房。還記得來來往往的行人遍布在黑砂嶺古驛道上,像今天這樣清靜空曠的樣子一年之中又有幾回呢?
“照影恒河感鬢衰,榆關(guān)今夕漏聲遲。椒盤彩勝經(jīng)旬日,松燎桃符又一時。夢到故山梅釀雪,佇看新漲柳拖絲。樽前盡是江南客,好把屠蘇對柘枝?!?/p>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平定除夕》,作者是清代乾隆九年舉人,浙江錢塘人張世犖,收錄在光緒版《平定州志》中。又一次在時間的長河中照影,頓感歲月流逝,鬢毛已衰。平定州城今晚計時的漏聲格外遲緩、分明。椒盤、彩勝等風(fēng)俗會持續(xù)十幾日,籠火、貼對聯(lián)等事務(wù)又會忙碌一時。今夜或許會夢到故鄉(xiāng)的山上梅花在等待著瑞雪,我佇立在岸邊凝視那新漲的河水和垂絲的古柳。酒宴之上都是江南的友人,正好暢飲屠蘇酒,欣賞歡快的舞蹈。詩中描述了平定春節(jié)的風(fēng)俗,如椒盤(正月初一用花椒浸泡制成的酒來祭祖或拜賀)、彩勝(剪紙或綢作幡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祝春日來臨)、松燎(俗稱籠火,用火盆燃燒松柏樹枝以求驅(qū)邪消災(zāi))、貼對聯(lián)等,還表達(dá)了思念江南故鄉(xiāng)之情。屠蘇(酒),指一種藥酒,春節(jié)時飲用以避瘟疫。柘枝(舞),一種古代西北民族舞蹈。
“小春寒噴六花顛,一夜山城雪里眠。步出街頭迷去路,酒旗深處吐輕煙?!?/p>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雪眺》,作者武全文(1620-1692年),清代盂縣西小坪村人,順治四年進(jìn)士。此詩收錄在他的《曠觀園詩集》“里居草”一章中,是組詩《哦雪》中的一首,小序:“乙巳(康熙四年)小春,六花飛布,霽余圍坐,幽韻撩人,同周子侶仙永夜頻哦,留連不已,得詩若干言?!背醵拢ㄒ喾Q小陽春)寒氣驟至,雪花紛紛揚(yáng)揚(yáng)從天空噴灑下來,山城整個夜晚都在瑞雪里安眠。清晨踱步街頭,房舍銀裝素裹,差點(diǎn)迷失了去路,只看到遠(yuǎn)處的店鋪酒旗高挑,炊煙裊裊。品讀詩句,仿佛看到了一幅《初冬雪景圖》。
“里居草”中還有一組詠梅詩,小序:“梅花為北地所稀,是歲,求心亭主人盆植數(shù)種,一室盛開,雪后倡酬,相繼不厭,并為歲寒韻事?!逼渲幸皇住睹贩拧吩娫疲骸暗脷庀热簞?,枝頭信忽通。地天交一室,消長自三冬。香在氤氳外,春生淡漠中。臨窗如解語,恥與逐喧同?!泵坊ㄗ钕雀兄獣r令的變化,早于群花萌動,不經(jīng)意間,就會覺察枝頭花開的訊息。一室之中可以體會天地的交合,可以感受陰陽之氣在冬季的消長。香味彌漫于清氣之外,春意生發(fā)于恬靜之中。臨窗綻放的梅花如果善解人意,一定不愿與那些追逐喧囂者為伍。詩中流露出作者潔身自好,不慕聲華的志趣。
“空山三尺雪,匹馬向荒榛。窈洞看冰柱,危峰遲日輪。水邊寒啄鶴,松下晚樵人。恐有孤兒在,尋幽一問津?!?/p>
這首詩的題目是《盂縣北有藏山,云是程嬰公孫杵臼藏趙孤處》,作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、學(xué)者顧炎武,收錄于《亭林詩文集》中。顧炎武(1613-1682年),南直隸昆山(今江蘇昆山市)人,曾居亭林鎮(zhèn),學(xué)者尊為亭林先生。由清代道光年間陽泉籍學(xué)者張穆所編《顧亭林先生年譜》可知,這首詩作于康熙十年(1671年),是詩人出京都,歷忻州之靜樂去往太原路經(jīng)盂縣時所作??占诺纳綆X覆蓋著厚厚的白雪,詩人單人獨(dú)騎穿過茂密的叢林向藏山而來。幽深的山洞口懸垂著滴水形成的冰柱,險峻的山峰上映照著徐徐落下的夕陽。水潭邊幾只仙鶴在雪地里覓食,古松下一位樵夫挑著柴火歸去。或許藏孤洞中趙氏孤兒的遺跡尚在,待我問明路徑前去探尋幽隱。
“暖律誰噓氣,都忘逼歲寒。不知有冰雪,惟解作波瀾。滹水岸全合,龍華春未殘。滄浪豈有意,只覺濯纓難。”
這首詩是清代康熙年間盂縣知縣、江蘇宿遷人蔡璜《詠盂十首》之“龍?zhí)洞荷?,收錄在光緒版《盂縣志》中。蔡璜于康熙三十三年至三十八年任盂縣縣令。《盂縣志》“地輿考·名勝”載,“龍?zhí)恫菖?,即龍花(華)河發(fā)源處也,在興道村東崖下,水激成花,潴為潭。隆冬不凍,草色如春?!笔钦l在徐徐吐出熱氣,真如溫暖的季節(jié),讓人忘了是在臨近年關(guān)的寒冬。此處從來沒有冰雪,只有時時蕩漾的波瀾。滹沱河已經(jīng)結(jié)冰,仿佛河岸合攏,龍華河源頭處卻似春天還沒有結(jié)束。我雖然懂得滄浪之水“清斯濯纓,濁斯濯足”的哲理,只是覺得能夠從容應(yīng)對紛擾的世事還是比較難啊。
以上只是筆者粗淺的解讀,其中蘊(yùn)含的深意還需讀者去品味。題詠“陽泉冬季”的詩作相對其他三個季節(jié)來說算比較少的,不過卻多名家之作,金元之際“北方文雄”元好問的《游承天鎮(zhèn)懸泉》也是一首很有影響的作品。這首詩寫于蒙古憲宗二年(1252年),是一首長篇雜言古風(fēng),見于光緒版《平定州志》“輿地·山川·澤發(fā)水”及《元遺山先生集》。詩的開頭寫道“詩人愛山愛徹骨,十月東來犯冰雪”,繼而觸景生情,追憶起其座師閑閑公趙秉文。接著詩人馳騁想象,以豪宕奔放的筆觸、繽紛多彩的形象描繪了娘子關(guān)懸泉瀑布——這一太行山區(qū)奇?zhèn)ス妍惖膭倬?,并發(fā)出了“只知晉陽城西天下稀,娘子關(guān)頭更奇崛”的贊嘆。詩中還表現(xiàn)出對鄉(xiāng)郡平定的熱愛、期待和留戀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