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级成人毛片,日本福利在线观看,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,国产欧美日韩免费,天天久久综合网,亚洲一区蜜桃,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

首頁 頭條新聞 熱點專題 綜合要聞 日報 晚報 評論 文苑 交通 攝影 看鄉(xiāng)村 專版 市場
陽泉新聞網 >> 三農
耕地質量提升、農水集約增效、農技集成創(chuàng)新、農機配套融合……近年來,我市著力破解耕地土層薄、中低產田多、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差等問題——
精耕細作讓旱地邁向“噸糧田”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7-20 06:15
來源:陽泉日報

有機旱作新技術中試推廣田

山西農業(yè)發(fā)展躲避不開兩個現實:70%的山地和70%的旱地。前者意味著耕地少,必須立足地少人多這一省情,在土地單產上做增量文章;后者由干旱半干旱的地理屬性決定,意味著必須立足旱作農業(yè)這一農情,采取有效措施將降水時空分布與作物生產用水協(xié)調,實現水資源利用最大化。我市農業(yè)發(fā)展條件也基本如此。因此,走好有機旱作農業(yè)之路,成了助力我市農業(yè)發(fā)展走出先天“困境”的有效途徑。

 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科學施肥、輪作養(yǎng)地、水土保持等有機旱作農業(yè)技術,通過實施耕地質量提升、農水集約增效、農技集成創(chuàng)新、農機配套融合等重點工程,多措并舉破解耕地土層薄、中低產田多、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差等問題,助力旱地邁向“噸糧田”。

  堅持改土沃土肥田,農業(yè)生產基礎才能不斷夯實。耕地質量提升,既要保證“田平整、路通達、渠相連、旱能灌、澇能排”的高標準農田占比有序擴大,又要想方設法增強農田土壤肥力。去年,盂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建設3.37萬畝高標準農田,惠及6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22個行政村。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同時,農田地力也得到穩(wěn)步提升。盂縣農業(yè)農村局農田建設股負責人趙明雙介紹,通過農機深耕、客土改良、加厚耕作層、增施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等舉措,今年項目區(qū)范圍內的農田地力有效提升,各類農作物長勢良好。

  這兩年,我市把大面積提升糧食單產擺在更加突出位置,廣大農民不光要向良田要效益,還要向良種要效益。為了讓農民選種不焦慮、少走彎路,每年備耕時節(jié),市、縣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部門總會結合農作物在本地試驗田的表現,優(yōu)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抗旱抗逆高產品種,利用線上、線下多種方式推薦給農民。先贏311、強盛370、京農科737、晉谷21號、晉谷29號等多個農作物品種,在我市種植面積穩(wěn)步擴大,為提升糧食單產打下堅實基礎。

  保證良田、良種的前提下,我市與眾多科研院校、機構深度合作,深挖傳統(tǒng)技術精華,立足實際加強有機旱作新農藝的研究,并在試驗的基礎上向更大范圍推廣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現代農業(yè)科技成果向我市的農田集聚。

  7月11日,郊區(qū)河底鎮(zhèn)五架山村的萬麗家庭農場,一場田間培訓火熱舉行。作為承接我市2025年有機旱作科研示范項目的主體,萬麗家庭農場將總面積為500畝的有機旱作新技術展示田、有機旱作新技術中試推廣田打理得井井有條。郊區(qū)近50名種糧大戶走進展示田實地觀摩,向農場負責人、項目技術指導組專家“取經”,深入了解在這里集成試驗的有機旱作技術。標明有機旱作集成應用模式的牌子在田邊整齊豎立。項目技術指導組專家、山西農業(yè)大學山西有機旱作農業(yè)研究院農技專家賀亭峰介紹,單項技術一般只針對耕、種、收、管、防的單一環(huán)節(jié),多技術集成應用則能覆蓋農作物生長的全周期。拿“‘一免五增’藝機一體化技術+精準施肥技術+GGR四季糧倉抗旱增產技術+一噴多促技術+綠色防控技術”模式來說,“一免五增”藝機一體化技術指的是播前免整地,通過溝播探墑、壟溝集雨“增墑”,通過秸稈歸壟腐熟“增養(yǎng)”,通過增加畝穗數“增密”,通過測土施肥、機械除草“增綠”,通過一噴多促、延遲收獲“增重”;結合精準施肥技術、GGR四季糧倉抗旱增產技術、綠色防控技術進行田間管理,促根壯苗,提高水肥利用率,能最大限度挖掘旱地玉米增產潛力,實現抗旱、保墑、節(jié)肥、增產目標。“承接項目有補貼,每畝能省不少成本?!鞭r場負責人楊貴軍算著賬笑言,密植技術讓每畝株數增加30%,配合一系列有機旱作技術,按玉米現階段的長勢估計,畝產有把握突破1500斤,條件好的地塊有望成“噸糧田”。

  品字形播種機、植保無人機、害蟲遠程實時檢測儀……隨著農機配套融合工程的推進,越來越多功能各異的現代化設備“各顯神通”,助力我市有機旱作農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。市農業(yè)農村局種植業(yè)管理科科長李曉東說,近年來,我市扎實以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、良制“五良”融合推進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。隨著我市“科技田”的不斷擴展,農業(yè)正從“量”的增長邁向“質”的飛躍。下一步,他們將繼續(xù)創(chuàng)新制度、升級服務,推動更多良種、良法從試驗田逐漸推廣到更大范圍,書寫糧食安全新篇章。(郭鑫璐??賀曉勇)


(編輯:王寧 白洋 責任編輯:白潔)
主辦:陽泉日報社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4120190003
晉公網安備14030302000113 晉ICP備07004459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:(晉)字第060號
地址:山西省陽泉市桃北中路87號 電話:0353-6658025 郵編:045000
陽泉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
陽泉新聞網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分辨率1024*768
陽泉新聞網新浪微博